《北京史學》集刊2021年秋季刊(總第14輯),設"都城治理""史地考辯""制度名物""民國北平""當代北京"5個欄目,共收錄13篇論文,主要探討了北京歷史上的城市治理、地理沿革和制度變遷,對近現代北京社會思想轉變、城市公共管理及法律變革等問題也有涉及。
一、探討北京歷史上的都城管理制度,梳理北京城市治理的脈絡與特色,為今天的首都發展提供歷史經驗。
《都城定位下清代北京城市管理的主要特征與弊端》一文認為,清代都城治理是北京城市發展的重要階段。而中國古代都城的建設與治理,其根本任務是維護統治中心,構建政治秩序,強化政治認同。梳理清代北京城市管理的主要特征和弊端,有助于準確把握清代國家治理的內在邏輯以及清政府對北京城市的功能定位和治理原則。
二、 梳理北京歷史地理沿革,挖掘古都歷史文化內涵,為文物古跡保護提供依據。
《昌平州城空間布局復原研究》一文,利用古今重疊型城址的研究方法對明清時期昌平州城的城池形態、陵衛分布、州治衙署布局、街巷布局進行了細致研究,厘清城市格局演變,對昌平城市進一步發展建設與遺產保護具有借鑒意義。
三、探討近代北京文化對社會新觀念的塑造,體現了文化建設軟實力對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重要影響。
《校歌演替與社會變遷:近代新式國民的政治想象與人格塑造》一文,通過梳理近代大學校歌更替的歷史脈絡,認為校歌也是近代社會思想傳播的重要媒介,在改良社會和塑造新民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
四、關注生態環境史研究,為京津冀環境治理與生態發展提供歷史經驗。
《檔案所見官廳水庫的征地移民與環境問題》一文認為,為修建水庫而進行的土地征用、移民搬遷及其引起的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問題,不僅伴隨著整個建設過程,而且在竣工數十年后影響深遠。
本期《北京史學》重點關注了北京城市治理經驗、古跡復原、社會文化建設以及生態環境等問題。"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這些研究不僅有助于對歷史和傳統文化深入了解,也有助于對歷史經驗的積極總結,體現了史學研究以史為鑒、經世致用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功能。